('第351章 中书遇旧
长安。
近些日子,李诺的名字,经常出现在百姓的口中。
以前他被人提起,更多的是因为他是大理寺卿的儿子。
但这一次,他是真正凭借自己的本事。
出使赵国半年,成功扶持女皇上位,被封为一品亲王,主持赵国多项改革,名为大夏使臣,实则为赵国摄政王,并且和女皇私定终身。
这几乎是文官所能达到的巅峰,哪个读书人不幻想这一切?
甚至有小道消息说,他和女皇同居许久,女皇已经怀了他的骨肉……
赵国和大夏一样,也是五大王朝之一。
他的成就和地位,其实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。
在大夏,他是李玄靖的儿子。
若是在赵国,人们只会称李玄靖是异姓王李诺的父亲。
朝臣的消息比百姓灵通一些,第二日上衙的时候,他们已经从同僚口中得知,在三省的数次调动之下,李诺已经回到了长安。
半年之前,他出使的时候,还是正五品的刑部郎中。
出使半年,他就连升两级,担任刑部侍郎兼中书舍人。
据中书省的官员说,他作为中书舍人,不受中书侍郎管辖,直接对左相负责,并且可以不用遵循固定的上衙下衙时间,这种权力,整个朝廷,也只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拥有。
许多人之前都担心的父子同朝,终究还是出现了。
李玄靖掌管大理寺和明镜司,刑部归其子李诺,李诺身兼中书舍人,还能参与中枢决策,自己写折子自己批,这种权力,和宰相也没有差别了。
奇怪的是,向来都打压李诺的右相,这次并未提出什么异议。
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的大夏朝廷,恐怕真要变成李家的一言堂了。
宁心园。
苏青刚刚从外面回来,听到长安百姓都在议论李诺。
什么和女皇私定终身,女皇已经怀了他的骨肉……
关于他身上的各种传言,当然还是向他本人确定的好。
她看了李诺一眼,问道:“你和赵国的那位女皇,到底是怎么回事,外面怎么都说你们已经私定终身了?”
李诺解释道:“那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,不信你问伊人,她什么都知道。”
宋伊人点了点头,说道:“这些都是赵国百姓无聊的传言,赵国女皇和他什么关系都没有。”
她对这些谣言嗤之以鼻,在赵国的时候,她和他睡在同一张床上,知意要是和他有什么关系,她能不知道吗?
苏青闻言,也就没有再问了。
有伊人在他身边,他应该也不会乱来,看来自己之前是错怪伊人了。
私定终身是假的,女皇怀了他的骨肉,自然更是无稽之谈。
吃过饭后,李诺陪佳人和安宁散了会儿步。
这次回来,他并没有见到凤凰。
听安宁说,凤凰半个月前离开长安,去外地寻找新的乐师了。
现在的凤凰,手下除了玉音阁之外,还有天音院和乐来楼,几乎垄断了长安的高端娱乐产业。
经她接手之后,天音院和乐来楼都变成了纯粹的乐坊,但生意却比以前更好。
长安的大小官员们,以前去青楼,还得提心吊胆的,生怕被抓去大理寺反省,如今去这几个地方,却可以光明正大。
那里只提供听曲赏舞的服务,科举还考乐道呢,朝廷总不能禁止他们和姑娘们交流乐道吧?
朝臣们去的多了,长安的富贵人家,各大书院的学子,也将其当成是一桩风雅之事,其中的不少乐师,甚至借此改变了命运,成功进入豪门,即便只是做妾,也有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
这两天,除了在家里陪佳人和安宁,李诺还抽空去了一趟刑部。
差不多半年的时间,刑部又积攒了不少卷宗,虽然修为进入第五境之后,处理这些普通的案件,对于修为的提升已经很小很小了,但也聊胜于无。
另外,修改《大夏律》,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赵国的徒刑都加到三十年了,大夏的徒刑最高还只有三年,这极大的影响了他寿命的增加速度。
兑换各家能力需要的寿命太恐怖了,李诺如今这一万多天的寿命,随便换一次第六境的修为就没有了,这个数字再翻几倍,他才能有安全感。
赎刑的范围,也可以收缩一下。
他并不打算直接废除赎刑,这种事情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人皆有私心,满朝官员,都是赎刑的受益者,让他们背叛自己的阶级,可能遇到的阻力,是难以想象的。
即便是将赎刑向前推动一步,都是很大的进步。
之后,可以一步步收缩,直到将其彻底废除。
因为有赵国的经验,新的大夏律,李诺很快就改好了。
当然,大夏毕竟不是赵国,只要女皇一道旨意,新法就能代替旧法。
按照流程,他作为刑部侍郎,想要修改律法,首先得经过刑部尚书的同意,然后以刑部的名义,将新法递交大理寺。
大理寺审核同意后,再交给中书省,中书省决议通过,继续由门下省审核,门下审核完成,最终交由尚书省执行,尚书省将新的《大夏律》下发刑部,此法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……
流程虽然麻烦,但一步都不能跳过。
刑部。
刑部尚书今年五十岁,是除李诺和安宁之外,大夏最后一位第五境的法家,李诺之前虽然在刑部见过他很多次,但这位尚书大人,性格和父亲有些相像,平日里不苟言笑,李诺和他只有公务上的交流。
刑部尚书看完李诺的奏折之后,在上面盖上了他的印章。
李诺抱拳道:“多谢尚书大人。”
刑部尚书笑道:“不用谢,新法若能推行,或许能重铸法家荣光,老夫也算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……”
片刻后,李诺拿着奏折走出刑部。
尚书大人所说的重铸法家荣光,他倒是没有考虑过。
但修改后的《大夏律》,比起原本的律法的确更为严苛,而越是严苛的律法,对法家修行越有利。
法家最辉煌的时刻,也是律法最严苛的时候。
现在犯徒刑,流刑,甚至算不上犯罪的行为,在律法最严苛之时,都是掉脑袋的重罪。
现在当街调戏女子,情节轻微,不过是挨一顿板子,罚些银两。
那个时候,未经同意,胆敢摸一下女子的脸,直接处斩。
现在逛青楼不算犯罪,但在那个时候,进行这种交易,男女都得被绞死。
不过,太过严苛的刑罚,反而不利于社会长久的稳定与和谐,重压之下,进行严苛法制国家的百姓,出现了大量外逃,各国自此,也不再重用法家。
各国的律法,又从严苛,走到了宽松的极端。
比如缩短刑期,重刑用财物赎罪等……
这其中,最重要的原因,还是受特权阶级的影响。
在律法演变的过程中,从一开始的不别亲疏,不分贵贱,到刑不上权贵,再到以银赎罪……
这中间的每一步,都是法家和权贵不断博弈的过程。
权贵占上风的时期,律法对权贵就会宽松一些。
法家占上风的时期,律法对权贵则相对严苛。
经过几百年的拉锯战,便有了各国现行的律法。
李诺来到大理寺的时候,正好碰到淳王和父亲一起去钓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