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松已经开学去了京城,这已经是他最后一个完整的学年了。
周秉昆之前给周松说了一个事情,说的让他在京城抽空看看房子,这个事情周松是放在心上了的,所以周末的时间都在抽时间去看,他知道周秉昆说的这个不是玩笑话,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吧。
周松看了不少的地方,但是都觉得不太合适,不合适的地方有两点,要么就是环境太差,要么就是位置太差。
其实关于位置这个东西周松也是有考虑的,城市是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的所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他说的位置主要是考虑周秉昆的学校啊医院啊之类的因素。自己毕业之后很大概率会留在京城工作,所以要是在京城有一个住的地方那自然是好的。
还有一个就是周秉昆说过投资的问题,这是周松的专业,他们这一行就是需要前瞻性的眼光,投资就在于先投入进去才能有收获,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这是最基本的。
周松在看房子的过程中也找了不少的办法,包括在专门的中介人员和自己在京城的同学,从几方面了解房子的真实情况。
对于房子的情况周松期间也是通过电话和周秉昆沟通过的,因为在他的心里,父亲周秉昆就是一个有前瞻眼光的人,做的很多决定现在看来都是成功的,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,所以他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。
还有个关键的问题,买房子的钱还得周秉昆来出!
但是对于这些周松心里也没啥负担,谁让他们是父子呢?再说了,自己现在的能力有限但是不代表以后啊,投资嘛,前期的投入都是必要的,只要是收获够大,那么这些付出都是有必要的。
又是一个周末,周松跟着自家同学一起走到了西城区护国寺街这边,说的走走逛逛。
周松心里想着,这边能有啥房子?对于周松在看房子的事情他的同学许文鸣是知道的,心里对于周松家庭的实力这是有了直观的认识。
自古以来地域的偏见都是存在的,经常本地的土着都看不起外地人,特别是那些发展快的地方,他们只认可两种东西,一种就是经济实力,另外一种则是顶级学府的学生。
经济实力是最现实和直接的,顶级学府的学历则代表着潜力!
这不能说许文鸣现实或者啥的,人趋利是一种本能。再者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社交层次也是一种追求,而且在某些程度上来说,这样的事情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当下,也会影响后来的未来!
“我说周松,你家准备拿多少钱来买房子啊?”许文鸣找个机会想问问。
他家本来就是京城的,所以不用为房子的事情担忧。再说他家里从政从商的都有,所以见到的世面自然是也是不少。他和周松是同班同学已经三年了,对彼此还算了解。
“钱这个事情可以根据房子的情况来决定。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先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不是。”周松对于这个同学的心思门清。
但是并没有因此对他有啥疏远或者戒心的,这个时候他也曾经困惑过,甚至还和周秉昆进行过讨论,对此周秉昆说过一句话:一生之成败,皆关乎朋友之贤否,不可不慎也!
当然他知道虽然是周秉昆告诉他的,但是这句话是曾国藩说的。
“你家是做啥的啊,现在京城的房子就咱看过的那些,差不多的都需要百万左右,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。”许文鸣有点好奇的问道。
“当然你要是不方便的话也可以不说,我只是单纯有点好奇。”许文鸣补充道。
“这没啥不能说的,我爸的正职是教育的,副职那就多了,作家诗人或者投资者,都算是他的副职吧。
”周松对于自己的父亲从某些程度上来说是崇拜的,这种崇拜多数来源于和自己母亲的感情以及为这个家的付出。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这句话从古至今都适用。
“怪不得你读书这么厉害,原来是有遗传的啊。”许文鸣的好奇心被满足了。
对于这位许文鸣同学,周松心里有点无奈,除了稍微有那么点市侩之外,其他的没啥毛病,平时人缘也是很好的,待人接物也比较真诚。
“这片看着有点乱啊,街道也不宽敞。
”周松对于眼前的状况有点傻眼。
“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?给你说,有些地方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,而这个地方恰好相反,你进去看了就知道了。
”许文鸣前头带路。
周松心里好奇,但是还是跟着许文鸣走了进去。
进了胡同之后这才发现里面确实是另有天地,其他的先不说,就说环境那比外面好了不少,街道宽差不多六米的样子,街面上还算干净,然后都是挨着的四合院。
“咋样?看着还不错吧?问题的关键在于附近有不少文物单位吧,比如护国寺、梅兰芳纪念馆,所以相对其他胡同来说,这里的环境肯定是好了不少,而且你应该也能想的到,这里以后肯定要进行开发的,环境这块不用担心,交通也是便利的,关键,这距离京大的直线距离也挺近。”许文鸣对这里貌似很熟悉的样子。
“你住在这里,或者是就在附近?”周松也猜到了。
“答对了,我家里有几处房产,这胡同里也有一套只是平时没人住,可能我以后会住在这边吧,等工作以后。”许文鸣说道。
“走,先去我家里看看?”许文鸣继续带路,边走边说。
“看看,来都来了,其实对于四合院我还是有兴趣的,只是以前那些太差劲了。
”周松这个是说的实话,四合院有它的优点,其他的不说,要是住一家人那还是很舒服的,和国人倡导的合家圆圆相对应。